轮播新闻

院讯 | 2020年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年会暨“国家治理的全球视野”论坛顺利举办 | 2020

院讯 | 2020年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年会暨“国家治理的全球视野”论坛顺利举办


2020年11月28日,2020年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年会顺利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国家治理的全球视野”,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雅居乐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线下与线上参会人员总计约14800余人。

1608000504969080701.jpg


孟庆国教授

年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主持;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年会开幕辞;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丝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山分别作年会报告。

1608000576282029543.jpg

向波涛理事长致辞

理事长向波涛在致辞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的国内外情势之下,研究院应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十四五”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在全球视野下认真总结研究中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与经验,借助本次年会契机,凝聚共识、齐聚力量,将这次在年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发表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高质量、高水准的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1608000658422038754.jpg

王振民教授致辞

院长王振民以《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治理》为题作年会报告。王振民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采取了果断、科学的措施迅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泛滥,这是中国国家治理哲学、治理理念、治理制度的一次充分体现,为人类最终取得抗击疫情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全球视野来看国家治理,中国国家治理是自成体系的,蕴含着我国独特的哲学理念、制度体系、方式方法。他进一步总结,所有治理本质上是对人的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是人的自我治理。人的自我治理存在人的数量治理、人的质量治理、人的排列组合治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实现人的良好自我治理是衡量国家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学者应当进一步总结中国国家治理经验,客观、科学、冷静地研究治理体系、审视治理能力,坚定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自信。

1608000742360066439.jpg

李山副理事长致辞

副理事长李山以《香港治理问题探讨》为题作年会报告。李山认为,香港问题核心是治理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当适用于香港的治理问题。他指出,破解香港治理问题应当团结香港最广大的市民,但前提是坚持“一国两制”、“爱国爱港”、坚守法治、反对社群歧视,并且在改革立法会选举制度、改善香港市民住房问题、增强香港青年国家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


本次年会共分为四个单元,受邀现场参会的24位专家学者先后围绕年会主题“国家治理的全球视野”,就宪法与宪法实施、国家规划、立法效率、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科技安全、疫情防控、党内法规、“一国两制”等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做了精彩报告。
第一单元由孟庆国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纪宏提出西方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传统宪法学知识谱系不能解决疫情所带来的新问题,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国家治理制度措施的基础上建构真正有效的宪法学知识谱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宗超针对卫生应急早期监测预警的关键挑战,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反映的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的现状、早期监测预警中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具体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胡锦光提出合宪性审查通过维护宪法的权威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和依宪治国,保证国家治理规则和宪法秩序的统一,捍卫核心价值观并实现制度纠错和权利救济的功能。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端洪从香港“修例风波”反映的国家认同问题出发,阐明了宪法在国家同一性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宪法制度设计应当包含同一性建构的任务,促进公民对宪法的认同。

        第二单元由彭宗超主持。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检讨了当前对国家治理的理论理解,强调应当重新定位国家权力、注重社会对国家治理的作用,指出国家治理的全球基准不是全球各国价值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国家发展终结性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讨论了国家治理与宪法实施的关系,认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制度都是由宪法确立的,因此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实施宪法规定的制度。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阐述了对“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规划进程、规划结构、规划要点等方面的学习体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从信息架构与业务模式的视角梳理了智慧城市规划变迁,分享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于晓虹以实证方法指出揭示我国的立法效率的上升趋势,指出立法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回应性。

      第三单元由张小劲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指出当前我国科技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应当构建国家科技安全治理体系,树立科技安全意识,建立科技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科技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主张数字政府是政府基于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协同和重构,平台驱动有助于实现政府数字能力和数字资源持续相互转化,从而提高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提出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治理过程中信息问题,强调政府未来数字治理可能是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媒体、科技企业共同搭建的体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翔从政府职能转变、治理体系和治理工具变化角度分析数字政府的构建,提出数字政府的目标在于让技术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跃平比较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数字政府建设的模式,阐述了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模式选择解释因素、并指出相应风险与应对出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数字驱动的制度机制为案例,讨论了在城市治理中将数据用于政府决策、服务优化和监管创新的具体机制与挑战。

      第四单元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洋围绕制度与治理关系的两类理解,结合域外管辖、国际商事仲裁、多边组织三个制度竞争的案例展示了制度背后的治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政治学所研究员樊鹏从治理逻辑、治理成就、治理反思等方面分析了高效能治理的具体意含,并就高治理效能的治理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总结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深层制度思考,强调疫情防控经验证明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科学规律并且建立起完善治理体系和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南枝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应对全球化、处理新冠疫情危机的不同特征,指出疫情在加速逆全球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国对于国家安全与治理方式的认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以疫情防控的责任论辩为角度,主张制度整体能力背后反映是国家治理哲学以及对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关系思辨性、辩证性的理解。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韩强阐释了民主集中制规则化的理论问题,并提出在党内法规规则层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多项实践建议。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施新州分析了党内法规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探讨了党内法规体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分析了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港澳特区“一国两制”实践的未来方向,指出应当把特区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创新发展“一国两制”实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啸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非传统安全危机对国家治理的挑战,提出非传统安全危机与传统危机相比的特点及其对国家能力的发展要求。


      年会闭幕式在四个单元的会议结束后举行,由副院长林来梵作总结发言。林来梵总结了本次年会在年会主题下取得的会议成果,感谢与会专家、投稿作者以及参会人员对于本次年会的大力支持,最后宣布2020年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年会闭幕。

      本次年会共收到了40余篇投稿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出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的21篇论文最终入选年会论文集,并邀请部分投稿作者现场参会。除现场参会方式外,本次年会还增设线上直播方式,线上直播参会人员总计14700余人。参会人员有来自北京、河北、浙江、四川、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100余所国内高校、智库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研究生,以及来自美、法、日、意、韩等国外高校的研究生;有来自全国各地法律、银行、咨询、信息技术等各行各业的企业人员;此外还有来自《人民日报》、《贵州日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等媒体界人士。